导读:现如今,老茶头与碎银子成了普洱市场的新宠。有些人,将这两种茶吹得神乎其神。也有些人,又将这两种茶贬的一文不值。双方吵得不可开交,倒是把爱茶人给搞糊涂了。以至于这两年,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茶文化节目中 ...
现如今,老茶头与碎银子成了普洱市场的新宠。
有些人,将这两种茶吹得神乎其神。也有些人,又将这两种茶贬的一文不值。双方吵得不可开交,倒是把爱茶人给搞糊涂了。以至于这两年,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茶文化节目中,经常会收到市民们关于老茶头和碎银子的问题。看起来,不仔细聊聊也是说不过去了。首先我要声明,不管是老茶头还是碎银子,其实都是普洱茶界的新鲜事物。他们的出现,又都与普洱熟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普洱的渥堆发酵,要在散茶阶段进行。真要是压成了茶饼,也就没法再进行渥堆的工艺了。工人会先将普洱散茶打成一个堆头,然后再撒水进行渥堆发酵。在这个发酵的过程当中,茶堆会出现升温的过程。所以每隔一段时间,工人们就要翻堆降温。一不留神温度太高,茶叶就会出现闷焦的问题。而茶叶在发酵过程之中,会析出果胶质。这些粘稠的果胶质,在翻动过程中粘连茶叶,慢慢滚成一团一团的疙瘩。等到茶叶发酵完毕,工人师傅要把粘连过于紧结的茶疙瘩拣剔出来,这便是所谓的“茶头”了。由于卖相不佳,因此不能够直接拼入正常的熟普洱中。一般情况下,茶头都作为发酵不合格的副茶来看待。以前厂子里的做法,是将茶头切碎后再拼入低档产品中出售。若是单独作为副茶售卖,也一般是减价处理。后来有心人发现,茶头的品质并不差。反而因为是紧结成团,所以耐冲泡程度有所提高。至于丰富的果胶质含量,还使得茶汤也显得格外浓稠。于是包装一番,再在茶头前加上一个“老”字,一下子就成为了商品。其实老茶头一点都不老,不过是近些年的新鲜事物罢了。若看到有人出售民国老茶头,不用喝也知道是在吹牛了。民国时期,还没有成熟的人工后发酵普洱茶工艺呢。普洱茶中的老茶头,让很多茶商吹得天花乱坠。其实,拿烤鸭店里的鸭架子举例子,诸位爱茶人就全明白了。我小时候住在北京的前门大街附近,离着全聚德烤鸭店的老店不远。那时候的烤鸭店门口,时常都有鸭架子出售。所谓鸭架子,就是片过鸭肉后的烤鸭。虽说是骨架,其实上面可还挂着不少肉呢。有些客人并不打包带走,店里就省下来另行出售了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鸭架子大概是五块钱一只,非常经济实惠。买回去剁成鸭块,用甜面酱在锅里一炒,吃起来真是太解馋了。老茶头说的再神,也和鸭架子差不多,都是副产品的再利用。不过就是普洱熟茶生产中的副产品罢了,数量并不会很多。真正能将老茶头作为商品出售,必须基于相当巨大的普洱熟茶生产规模。现如今的一些网店,觉得老茶头有噱头有卖点,甚至就打出了专营老茶头的旗号。看似专业,实则荒唐。您什么时候见过,不买烤鸭却专营鸭架子的店铺呢?若真有这种店铺,那些鸭架子您敢吃吗?
与此同时,老茶头质量的好坏,完全取决于该厂普洱熟茶的生产水平。换句话说,这家店烤鸭做的都很难吃,鸭架子能好吃的了吗?一些小作坊工艺粗糙卫生不达标,生产熟茶本都没有出路了。现如今追着热点,摇身一变成为老茶头的生产者,反而做的风生水起。这样的产品,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。因此上,我建议选购老茶头一定要寻找大品牌。一些来路不明的老茶头,还是敬而远之为好。明清时期,白银成为法定货币,但用法又与西方有所不同。西方的金币也好银币也罢,使用前人们会先赋予他一个价值,然后直接把数字铸造在上面。人们日常消费时,就按照货币上的面值来使用。中国的白银货币则不然,只是单纯的计重,而并未进行赋值。因此上人们在使用白银交易时,就要不断的称重。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银元宝,都是非常大额的银两。真是买个日常用品,基本上都用不到。当人们遇到小额交易的时候,就只能把大块银子剪成若干个小块,这便是真实的“碎银子”。至于碎银子这款茶,呈现颗粒状,坚硬紧结,表面光滑,甚至还闪着一点贼光。仔细端详,还真有点像明清时期时剪下来一块块的散碎银两。不知道是哪位运作高手,就给起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茶名。根据茶叶炒作学,光有了抓人眼球的名字还不行,必须再编一个离奇动人的故事。碎银子的故事,是这样讲的。据说在茶马古道上,山高路远坎坷难行。马帮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,还经常面临着关卡的阻拦。为了能够顺利通行,就必须贿赂爱财如命的小吏。而有一种紧结细碎的普洱茶,香高水甜最为珍贵。因此上,每次遇到有人拦路为难,马锅头就赶紧抓一把这种神奇的普洱茶贿赂对方。久而久之,这种普洱成了茶马古道上堪比金银的硬通货,人们亲切的称之为“碎银子”。不得不说,故事讲到这里,我自己差点都信了。但只要知道了碎银子的制作工艺,这样“动人”的故事也就不攻自破了。碎银子的加工,很多厂家秘不示人。倒不是多么高科技,只是真说出来这茶也就没人喝了。上文提到的老茶头,是发酵熟茶时自然产生的结块。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团团的茶头,靠的是茶叶中天然果胶的粘性。至于碎银子,则是直接将熟普洱加上一种人工缓凝剂,再用外力加压从而结块。然后再进行粉碎与分筛,大号的叫茶化石,小号的叫碎银子。至于原料选用的是上等熟普,还是边角料发霉茶,那便是全凭良心了。解密了工艺,便知道碎银子是彻底的现代工业化产品。之前茶马古道硬通货的故事,也就只能当笑话听了。与此同时,商家口中碎银子的许多优点,也就都可以解释的通了。首先,碎银子大小非常的均匀。这便是人工粉碎与分筛后的结果。其次,碎银子极其耐泡。那便是人工缓凝剂的功劳了。您看,一点也不神奇吧?我身在茶界多年,自然深知碎银子的底细,所以一直不敢尝试。但为了讲课,我只能硬着头皮网购了一份。打开罐子,没闻到什么茶香,倒是一股糯米香扑面而来。开汤冲泡,也没什么茶味,还是一股不自然的糯米味浸在汤中。总之,普洱茶汤该有的风味特征,我买的这罐碎银子都不具备。再拿起罐子仔细检查配料表,原来除去茶叶还加了糯米香叶。这个表达非常含蓄,到底是香叶还是香精?您品,您仔细品。大家放着健康自然的普洱茶不喝,而专门着魔于工业化产品碎银子。归根结底,还是碎银子名字起得好,故事讲得妙,再加上人工香精的辅助,真是不成功才怪。